“彼美漢東國,川藏明月輝”
——李白
圖片來源于網絡
隨州,中國歷史文化名城,素有“漢襄咽喉”、“鄂北明珠”之稱,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"北大門",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極其豐富。古有李白千古傳頌的贊美之詞,今為世界華人溯源尋根之地。
這座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,自2000年成立地級市不到20年,卻在此凝聚華夏文明幾千年悠久歷史。那些至今聞名海內外的歷史人物和代表文物,銘刻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印跡,敘說著隨州深厚的文化沉淀。
1
炎帝,傳說為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,上古時候,百姓食不果腹,無醫無藥,神農氏為百姓們嘗百草,找食物,覓草藥,并詳細記載下來。他發現麥、稻、谷子、高粱能充饑,并傳授種植方法,這就是五谷。
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,寫成《神農本草經》,為天下百姓治病。春秋以來,140多種典籍記載炎帝神農氏誕生于隨州市厲山鎮。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,世界華人齊聚烈山,緬懷圣祖功德,祈愿國泰民安。
(炎帝神農像 圖片來源于網絡)
2
歐陽修,北宋文壇盟主,幼居隨州,其母以荻畫地,教以識字。是隨州哺育了他,賦予其文學靈性。他的童年足跡,在這片天空下蹣跚啟蒙的;他的少年情懷,在這方水土中孕育成長,這段經歷,為他后來的為文為官為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盡管他留給隨州的只有寥寥數語,也為我們留下了無限的學習、紀念空間。似滋潤的風、溫暖的水、親近的山,他的故事內化于隨州人文之中,提升了隨州山水的高度和歷史文化的亮度。
(歐陽修像 圖片來源于網絡)
3
季梁,春秋初期隨國大夫,我國南方首位文化名人,開儒家學說先河的重要學者。李白譽其為“神農之后,隨(隨州)之大賢”。
他對隨楚關系格局影響重大,輔佐隨侯期間,提出 “夫民,神之主也”的唯物主義思想,(比孔子早200多年)。
其“修政而親兄弟之國”的政治主張,以及“避實擊虛”的軍事策略,使隨國成為“漢東大國”。為了紀念這位杰出的思想家,隨州市政府特地投資建設了“季梁文化生態公園”。
(季梁文化生態公園實景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)
4
胡紫陽,唐代道家一代大師、詩人,漢東郡隨州人。他幼時便遍讀儒、佛、道三家經書,其中尤愛道家奠基,8歲登仙城山(現光山),9歲正式出家,在仙城山靜修。12歲,就已掌握了道家辟谷功法,20歲出門游歷了衡山等地,廣尋各地道教高人交流切磋,拜久富盛名的天師李含光為師,潛心學習修煉,成為一代大師, 聲名遠播。
當時“南抵朱陵,北越白水”,前來拜師學習的弟子多達3000余人。其名聲之大,還引來了詩人李白。
(編鐘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)
5
隨州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,歷代英才輩出,文人薈萃,1978年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更是震驚世界,被湖北博物館列為鎮館之寶,精美絕倫的樂章穿越時空,在人們的心中激蕩回響,禮樂中國帶給世界前所未有的心靈體驗,東方文化的積淀,自此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。
(項目效果圖)
卓爾·青銅古鎮——將中國編鐘文化沉淀至這片土壤,在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上,以編鐘文化為主題匠心打造隨州首個約30萬方都市文旅綜合體,集編鐘文化交流、青銅創意產業、風情商業街區、特色美食休閑于一體的文化小鎮,助力隨州文旅名城建設,奏響新時代文旅強音。
(項目效果圖)
項目位于擂鼓墩大道與城西青年西路交匯處,擂鼓墩大道、炎帝大道、青年西路和解放西路縱橫交織,連接城市內外,毗鄰隨州博物館,坐擁擂鼓墩文脈學府區,舉步即至青年路大橋、桃園大橋,將城市繁華聯為一體。
(項目地圖)
隨著漢十高鐵的開通運營,隨州被納入“武漢1小時城市經濟圈”,大美隨州的文旅需求強力引爆,卓爾·青銅古鎮作為隨州首個文旅小鎮,將推動城市文旅產業煥新升級,致力于成為隨州文旅新名片。
(示意圖)
(隨州南站高鐵站)
千百年來隨州的土地,盡染古韻,這里的土地以孜孜不倦的態度更迭迎來送往,卻將文化沉淀至深處,千百年后的今天,一座青銅古鎮即將在這片韻醇之地開啟新的文化之旅!
卓爾.青銅古鎮
青銅藝術館將于2020年3月開放
首期高端住宅將于2020年5月入市
敬請期待!
/ 咨詢熱線 /
400-0722808轉8095#
/ 項目地址 /
隨州市擂鼓墩大道與城西青年西路交匯處